形态描述
雌性特征 体长0.79-0.95毫米。体呈卵圆形,与粗毛溞的外形相似。浅黄色。壳瓣背部有低的隆脊,背缘短而弓起,与后缘交接成一顶角,但并不伸长而成为壳刺;腹缘有锯状缺刻,全缘列生短而较粗的刚毛。壳纹细致,呈网状,但斜行纵纹比较明显。
头部较大,额顶浑圆。壳弧伸展到第一触角的基部。具颈吸附器,但无颈沟。吻很短。复眼的品粒较大,色素清晰。单眼位于第一触角的基部。第一触角(图116 B)前后粗细均匀,能够自由活动,靠近基部有一根触毛,末端有一束长度相差不大的嗅毛;前侧无明显缺刻,但有数横列刚毛。第二触角外肢4节,内肢3节。内外两肢的末节以及内肢的第二节各有一个小剌,两肢交叉处还有一细刺。游泳刚毛式:0-o -1-3/1-1-3。内肢第一节上刚毛特别长,细而坚实。刚毛的前侧附有极细的刺毛。唇片的基部有一对小的锥形突起,并在其端叶的前面有一个三角形的副突起。
后腹部(图116 C)宽阔,沿缘较薄,分为两叶。肛前叶沿缘有许多个细微的肛刺;肛后叶或肛门叶则有数簇刚毛。尾爪短小,有一个细小的爪刺。腹突宽而短钝。尾刚毛很长,分两节,末节有短的羽状刚毛。
卵鞍(图116 D)很大,梨形,前端钝圆而后端尖突。表层有密致的鳞状花纹,内层有透明的立体多角形花纹。内储冬卵2个。冬卵椭圆形,前后斜向并列。
雄性特征 体长0.48-0.55毫米。壳面花纹比雌性稀疏。第一触角(图116 F)紧贴头部腹面,比雌性的更长。靠近基部除触毛外,还有不少刚毛散布于触毛周围。唇片基部的锥形突起较小。第一胸肢(图116 G)有壮钩,钩的顶端有齿。输精管开孔于尾爪的腹侧。
头部较大,额顶浑圆。壳弧伸展到第一触角的基部。具颈吸附器,但无颈沟。吻很短。复眼的品粒较大,色素清晰。单眼位于第一触角的基部。第一触角(图116 B)前后粗细均匀,能够自由活动,靠近基部有一根触毛,末端有一束长度相差不大的嗅毛;前侧无明显缺刻,但有数横列刚毛。第二触角外肢4节,内肢3节。内外两肢的末节以及内肢的第二节各有一个小剌,两肢交叉处还有一细刺。游泳刚毛式:0-o -1-3/1-1-3。内肢第一节上刚毛特别长,细而坚实。刚毛的前侧附有极细的刺毛。唇片的基部有一对小的锥形突起,并在其端叶的前面有一个三角形的副突起。
后腹部(图116 C)宽阔,沿缘较薄,分为两叶。肛前叶沿缘有许多个细微的肛刺;肛后叶或肛门叶则有数簇刚毛。尾爪短小,有一个细小的爪刺。腹突宽而短钝。尾刚毛很长,分两节,末节有短的羽状刚毛。
卵鞍(图116 D)很大,梨形,前端钝圆而后端尖突。表层有密致的鳞状花纹,内层有透明的立体多角形花纹。内储冬卵2个。冬卵椭圆形,前后斜向并列。
雄性特征 体长0.48-0.55毫米。壳面花纹比雌性稀疏。第一触角(图116 F)紧贴头部腹面,比雌性的更长。靠近基部除触毛外,还有不少刚毛散布于触毛周围。唇片基部的锥形突起较小。第一胸肢(图116 G)有壮钩,钩的顶端有齿。输精管开孔于尾爪的腹侧。
生物学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分类讨论
分类讨论 (1)本属仪记载过低脊锥唇溞和北美锥唇溞(Wlassicsia kinistinensis Bir-ge)两种。伯奇(1909)认为这两个种的分类区别仅在于体形和第一胸肢有无鳃囊。佩托科夫斯基(1970)已将这两种加以合并。作者认为:伯奇所依据的差别实系观察和绘图失误,故同意并为一种。
(2)沈嘉瑞等(1962)在图谱(p.28)中记述的扁头粗毛溞(Macroth9-ix borysthenicaMatile),单就其描叙和图示中提及该种具有盲囊这一点而言,足以肯定该种应是低脊锥唇溞的异名。
(2)沈嘉瑞等(1962)在图谱(p.28)中记述的扁头粗毛溞(Macroth9-ix borysthenicaMatile),单就其描叙和图示中提及该种具有盲囊这一点而言,足以肯定该种应是低脊锥唇溞的异名。